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1 / 2)

加入书签

,相较于北方各州,已是很幸运了。”

会好吗?

陈云州可不信。

人性是贪婪的,涨了的价就别想降回去。他去买个肉夹馍,店老板借着猪肉等原材料涨价,也长了价,可猪肉价格降下来,他们却不会将价格降回去。

朝廷的开支上去了,再想降下来就难了,上面的人总能想各种法子花掉这些钱。史上这些王朝,哪个不是建立之初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然后一代不如一代,连年加赋?就没听说过那个往后后期还减赋的。

可朝廷的命令又不能不听。

陈云州琢磨了一阵,决定先观望:“再看看吧,各州府应该都接到了这道公文,看看他们怎么做,咱们再说。”

若是能拖,定然要想办法拖延拖延。

去年他不就拖过去了吗?

可能是江南的事太大,朝廷上下都忙这个去了,所以也没人追究庆川府没交余下的两成粮食的事。

最后这事不了了之了,倒是省了一笔粮食。

郑深有些不赞同:“大人,今年国库的压力更大,这事怕是拖不过,万一让上面的人想起了咱们前一年所做的事,朝廷怕是要问责。”

“这还早着呢,郑叔你急什么,咱们先观望观望。”陈云州宽慰他。

郑深想想也是,也许不到九十月,这场动荡就结束了呢?

这事之后,朝廷也没发其他的诏令,而江南的战事也陷入了胶织状态。

天气进入盛夏,转眼就到了立秋,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

今年老天爷总算是仁慈了一回,庆川、桥州以及附近的几个州县都风调雨顺,迎来了大丰收,产量比去年高了一些。

尤其是庆川府,大力推广土豆、红薯、玉米这类更高产易种的作物,增产不少。但水稻的产量增长有限,仅仅比去年高出了一成左右。

大燕最传统的主食还是水稻和小麦,田赋也主要是缴纳这两者。

所以百姓陷入了增产却没有增收的怪圈,相反,他们今年水稻的纯收益比去年还要少一些。

没有种植红薯玉米等额外农作物的百姓,迎来了丰收, 口粮却比去年还少,势必要饿肚子。

陈云州觉得这太讽刺了。

可陶建华和郑深他们都劝他,今年不能再像去年那么干了,该收多少就收多少,庆川百姓的情况比之其他地方要好很多了。

陶建华还表示,他们可以出面,邀请各地豪绅相聚,然后示意他们今年减免一成的田租,想必这些人会给陈云州这点面子。

陈云州知道,田赋是地方官员评价的重中之重,若是出了岔子,不光是他这乌纱帽不保,陶建华等官员恐怕也要受到牵连。

所以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官府按照朝廷要求征收田赋,但召集各地豪绅减免了半成的田赋,这样算下来,百姓所得勉强跟去年持平,日子还能将就能混过去。

相较于庆川,桥州的情况要糟糕很多。

桥州虽也丰收,可因为旱灾,去年不少百姓都欠了债,好不容易熬到丰收,朝廷又加田赋,再去掉租子,种子,最后所剩无几。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