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8 章 会试(2 / 2)

加入书签

夜色淡去,天光方明。

谢拾循着生物钟醒来,先是不紧不慢收拾好被褥,将两块木板组装的床板重新拆分成桌椅,又用完简单的餐食,便静待考官散题,堪称气定神闲。

目光无意识向外一瞥,他不由一怔。

为防考生作弊,号舍的“门()”向来是无遮无拦的,故而门外把守的军卫可以轻而易举看到号舍内的动静,相对的,谢拾稍稍抬头,亦能看见这位特殊的“监考官℡()『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目光相撞之际,谢拾只觉得对方的眼神尤为古怪,其中似乎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钦佩”。若说其人是谢拾的崇拜者,昨夜初入场时似乎并非如此罢?

谢拾丈一和尚摸不着头脑。

此地唯一能分享他困惑的只有一只胖狸猫,不料胖狸猫听了他的疑惑却乐不可支。

谢拾满头问号,越冒越多。

大概是担心宿主带着满腔的疑惑考试容易分心,胖狸猫笑过之后,将昨晚发生的插曲一五一十道来,末了它猜测道:[大概是宿主的表现容易引人误会罢?]

“造就误会的罪魁祸首是谁啊……”

谢拾哭笑不得地吐槽一句,并无责怪之意。毕竟胖狸猫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他好好休息,而他也的确获得了一夜的安眠。

不及多想,考官已然散题。

关于考试的试题内容与顺序,会试与乡试完全一致。都是首场考四书五经,次场考论、判、诏、诰、表,第二场考策论。

四书题四选二,五经题只做本经二道。谢拾第一时间埋首在草纸上抄录起题目来。

只见四道四书题分别是:

《论语》: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四句

《孟子》:

天下大悦咸以正无缺

《大学》: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忠信以得之

《中庸》:

明乎郊社之理二句

谢拾从第一道论语题开始做起。

此题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完整的四句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这一篇的内容大概是,孔子的两名学生子有与子路去见孔子,告知他“执掌鲁国国政的季氏将要讨伐名为颛臾的小国”,孔子立刻生气地责备弟子:颛臾是先王所封,本是守卫社稷之臣,且本就在鲁国境内,是鲁国附属国,故而“何以伐为”?

子有只能以“他们虽不愿为之,奈何季氏非要如此”的理由,无奈地回应孔子。

迎来的是孔子更进一步的诘问,明面上是指责两个弟子为虎作伥、长恶之罪,实则暗暗指责季氏损鲁国公室而强季氏私门。

此篇结合春秋史书来看很好理解。当时鲁国公室衰弱,季氏、孟孙氏、叔孙氏二家强横,四分公室。季氏甚至出过连续

() 二代执政,以至于许多鲁国人不知鲁国国君而只知季氏。

颛臾作为忠于鲁国公室的附属国,季氏却无故而伐之,其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故而孔子才会对弟子大加斥责,并非迂腐地反对一切战争,须知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都是大为称许的。他反对的是于国于民皆无益,只对权臣有益,不占道义反而削弱鲁国公室的战争。

明晓圣人之意,如何作答自然胸有成竹。谢拾破题向来简单直白,当下作答:“圣人于大夫之伐国而历据理以斥其非也!”

“盖兵以义动,始无恶于伐也。”自古以来都讲究师出有名,否则便是侵略之恶行。破题之后,谢拾一句话承题,而后顺势起讲,如飞流直下,“颛臾封于鲁,国于鲁,臣于鲁,则季氏安得而伐之哉?”

一篇气势非凡的议论文逐渐在他笔下成型,从不同角度对季氏之举予以批判,重点落在季氏无罪而伐人之国,上得罪于先王,下得罪于鲁国国民,可谓不仁不智也!

至于子有(冉求)?要么蠢到不明白季氏的目的,此为不智;要么明知而为之,此为不仁。只想问一句,事情不见得办成,已追随季氏置身“大逆不道”之地,图什么呢?

通篇议论至最后,谢拾用评价子有(冉求)的一句话收结:“……谋未必就,而身已于大逆矣,求也何为哉?”

至此,第一篇四书文作罢。

谢拾对自己的发挥很是满意。

他搁下笔,在狭小的号舍中舒展四肢。练习不了五禽戏,只能如此将就一一。

兴头正好,他“乘胜追击”,对第一题下手。

此题是从《孟子·滕文公下》此章中摘出来的,彼此并非上下连贯的一句话。

原文乃是歌功颂德之言: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二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周公辅佐武王平定四方,天下大悦。《尚书》赞颂文王之谋,武王之功,他们启迪后人遵行王道,尽善尽美而无丝毫亏缺。

只看下面一段,《尚书》歌颂的是文王、武王之圣德功业,与周公没有任何关系。

实则不然。

若非周公制定礼乐,何来周朝数百年天下,文王武王之道何以发扬光大?既然如此,岂可只颂文武之德,而忘周公之功?

明悟此中关窍,制艺信手拈来。

谢拾洋洋洒洒做完第一题,浑然不觉疲累,反而愈发神采奕奕,恰如运动员经历过一番适度热身,状态因而攀升至完满;又像是酒至酣时,神游物外,无穷的灵感喷薄而出。

此时只剩最后一篇书义。

他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