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5 章 055(1 / 2)

加入书签

萧景曜十分不解。这些日子他也没再见过宁王。他们两人上一次见面,只有上回福王来养心殿告状,正宁帝让宁王滚来挨骂,无辜的萧景曜旁观了全程,惨遭宁王记恨。

要是说宁王这是想拉拢自己,萧景曜觉得这事儿也不太对。宁王那种高傲自大的性格,不大看得上萧景曜,所以在看向萧景曜时,也没怎么掩饰自己厌恶的目光。若是宁王真的有意拉拢萧景曜,也不会是这种偷偷施恩的风格。以他的性子,必然要大肆宣扬他对萧景曜的恩情。

反正不管萧景曜上不上钩,这么一宣扬,宁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萧景曜在得知自己还没进翰林院之前,宁王就开始给自己使绊子的事儿后,很是无奈。仔细琢磨了一下,萧景曜才大概猜到了宁王的脑回路。

萧元青和窦平旌交情匪浅,哪怕现在窦平旌领了禁卫军统领一职,得了空还是会来萧府找萧元青玩。

一个窦平旌也没什么,谁不知道承恩公脾气暴躁不好惹,族中几房都被他搅得七零八落,是个能眼睛都不眨地拆掉自己家族的狠人。这样的光杆司令,又没什么大本事,只靠正宁帝宠爱,其实也没什么实权。

就算窦平旌现在是禁卫军统领,这个职位非正宁帝心腹不可任。但窦平旌多年来不靠谱的行为太多,大家都没把这当回事。毕竟以窦平旌触怒正宁帝的频率,谁知道他这个禁卫军统领能当多久。

正宁帝和窦平旌这对表兄弟,相处方式十分魔幻。朝中大臣对正宁帝削了窦平旌的官职,又把窦平旌找回来干活这种事都麻木了。最高记录,窦平旌一个月内被削了五次,又被消了气的正宁帝叫回来继续干活。

一个月三十天,窦平旌这换官职的速度,要是有个什么“历史上换官职最频繁的大臣”之类的评选,那窦平旌必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所以禁卫军统领这个官职再要紧,其他人确实也没把自己对窦平旌的重视程度往上提一提。

这边刚重视他几分,那边他就被正宁帝再次削成白板滚回家闭门思过,这不搞笑呢?

所以朝中大臣都知道承恩公受宠,但也都不认为承恩公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又没有族人互相帮助,甚至不被族人放冷箭都算是老天保佑,谁会把他当成对手啊?

承恩公可怕不可敬,皇子党们夺嫡都没把窦平旌算进去。

每到这个时候,野心勃勃的皇子们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都觉得太子也怪不容易的,明明有个好外家,开局就拿到一手好牌,愣是被承恩公给拆了个四分五裂。

太子母族和皇帝母族乃同一家,皇帝还把对生母的眷恋和感情全都投放在了母族。这是什么天胡开局?

光是靠这一点,太子就一只脚踏入不可撼动的地位圈了。

谁知道还能有自拆家族这种骚操作呢?

哪怕是摩拳擦掌准备把太子拉下来自己上的宁王,一想到窦平旌,都想对太子说一声同情。

这可真是让他们想破头

都想不明白的壮举啊。

萧景曜倒是觉得窦平旌很聪明。这些天相处下来,以及萧元青嘴里透出来他和窦平旌相处的情况,萧景曜都能确定,窦平旌一点都不傻,没大本事是真的,但不至于太离谱。这一手操作虽然骚,但不也顺利地将承恩公府从夺嫡的漩涡中给摘了出来?

这么一看,那些铆足劲抱着自己的九族到处钻营,想挣个从龙之功的家族,指不定谁傻呢。

窦平旌都混账成这样了,大家也习惯性将承恩公府排除在夺嫡之外。但血缘关系是斩不断的,窦平旌就是太子的亲舅舅。娘亲舅大,舅舅的地位,几乎就比父亲弱一点。窦平旌的动向,还是会被夺嫡的人牢牢关注。

本来萧景曜这个六元传奇状元就有够惹眼了,不过他年纪小,萧家又只是普通人家,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就算萧景曜名气再大,萧元青和窦平旌交好也没什么关系。尤其是在查出萧元青过往的一些丰功伟绩之后,其他人更是忍不住嗤笑一声,觉得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承恩公这等不学无术的混账,果然就和废物纨绔聊得来。

直到正宁帝给萧景曜赐婚。

看看萧景曜未来的妻子是何人,顾将军唯一的女儿,在家极为受宠,是顾将军和吴将军的心头肉。正宁帝又不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那套,顾将军的威望几乎达到了顶点。

这个时候,窦平旌和萧元青的关系,在一些人眼里,就格外碍眼了。

顾将军几乎算是大齐现在的武将之首。武将代表什么?兵权!

宁王只要一想到窦平旌和萧元青交好,萧景曜会因为这层关系天然对太子有好感,顾将军又因为萧景曜这层关系稍微偏向太子……宁王当真半夜都睡不着觉。

所以宁王决定先下手为强,在萧景曜还未进入翰林院任职之前,就稍稍动了点手脚。

萧景曜确实有才华,他这份才华,沉淀十多年也无妨。

只要萧景曜不出头,老老实实窝在翰林院,顾将军就不会因为萧景曜的缘故而选择支持太子。

虽然萧景曜觉得宁王这个脑回路有点扯,但他琢磨了许久,也观察了宁王的行事作风后,最终得出来这个结论,应该是有八九分靠谱的。

想通这点后,萧景曜也很无语。顾将军在宁王眼里到底是个怎样的莽夫形象?他这等立下大功的将领本就容易遭帝王猜忌,再跑去参与皇子夺嫡的事,是嫌自己的九族活得太长了吗?

萧景曜不懂,但萧景曜大为震撼。

顾将军都回京好几个月了,一直谨言慎行,兵权也交得利索,摆明了就是功成名就后想带着一家老小过点舒心日子,什么麻烦都不想参与。大儿子废了一臂,日后不会再有上战场的机会,小儿子更是投戎从笔,考了个秀才功名,明摆着不想再走武将的路子,只想一家人和乐融融过点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结果宁王竟然觉得顾将军会因为萧家和窦平旌的交情而站队太子?

萧景曜挠了挠头,简直不知道该说宁王特别有未雨绸缪的

意识,还是该说宁王眼瞎,一点识人之明都没有。

朝中官员互相结亲的多的是,按宁王这种算法,满朝文武都是拐着弯的亲戚,还分什么太子党和宁王党?

有个好岳家的长处再次体现出来。顾家先祖追随本朝太/祖起事,顾家是实打实的开国功臣之后。就算顾家世代镇守边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关系网。

或者说,在外戍边的武将,在朝中花的心思也不少。毕竟有兵权的将领容易遭帝王猜忌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知道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他们又不在京城,和皇帝隔着上千里的距离。武将们读书少,又不是文盲,三人成虎的道理还是懂的。所以越是在外领兵,兵权在握的将领,越会在朝中打点关系。没有别的心思,就是为了在有人对皇帝说将领们坏话的时候,能有人在皇帝面前帮他们说好话。

所以顾家虽然远离京城多年,但对京城的关系网门儿清。

只能说,能顺利爬上来,安安稳稳当文官武将中的佼佼者的,都是智商情商爆表的家伙。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文官老狐狸,武将铁憨憨。

萧景曜既然和顾希夷定了亲,顾明晟对萧景曜这个女婿也十分满意,自然不会拿萧景曜当外人。

顾家知道的一些消息,顾明晟和顾希维都会从中挑一些对萧景曜有用的告诉萧景曜。

世家和帝王共治天下的时代,世家子弟从小就有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背谱系。

自家祖上是谁,从何时发家,先祖当过哪些官,取得过什么成绩,和哪些家族联过姻……从族谱第一页的祖宗一直背到现任,其庞大的人物关系,比蜘蛛网复杂多了。能梳理清楚这些的,都是牛人。

更可怕的是,世家子弟们,不仅要背自家家谱,还要背别人家的家谱。碰上不认识的人,先亮明自己的身份,双方一听,立马就能从自己背过的谱系中扒拉出来对方到底是什么来头,顺便还能扒拉一下诸如“我三曾叔祖的女儿曾经嫁给你表姑母的表侄”这类让人听了后立马蚊香圈圈眼的复杂关系。

现在世家早已不复存在,勉强能称得上世家的,也不能与当初辉煌的世家时代相提并论。现在的世家大族们当然不用再痛苦地背谱系,但他们要记的东西同样不少。

比如朝中各位臣子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被家里重点培养的官宦子弟,都是要背的。

萧景曜本来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但顾将军直接把顾家记载下来的朝中官员姻亲关系谱给了萧景曜一份。

看到顾将军慷慨给他的这份资料,萧景曜的眼皮就是一跳。好家伙,整整一箱子书,全是记录官员们的人物关系网的。上到一品大员,下到九品小官,还有外放的封疆大吏们。要不是在朝中经营多年,绝对不可能整理出这么详实的资料。

众所周知,现代人对于亲戚关系上,不大理得清。有的甚至连堂亲和表亲都分不清。萧景曜上辈子是孤儿,更加没有家庭亲戚的概念。穿越过来后,萧家的家庭关系也很简单,没什么需要来往的近亲。冷不丁看到这么多拐

着弯的亲戚,饶是萧景曜,都觉得脑瓜子有些嗡嗡的。

这玩意儿可真是……就算记下来了,要迅速反应过来正确的称呼,也十分不容易。

不过萧景曜并不是畏难的人,知道这些东西有用,萧景曜花了一点时间,终于将京中官员们的姻亲关系全都理清楚了。

然后就发现,早朝上站着的那一圈官员,东拉西扯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姻亲关系。

也就说明宁王对萧景曜的顾虑有多不靠谱。

朝堂上的官员看起来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到八十竿子下去,一定能打到一起。只要扯得够远,大家都是亲戚。

妨碍他们在朝堂上打出狗脑子了吗?

宁王党自己的小团体中,说不定还有太子党的姻亲呢。姻亲算什么,利益在前,就是亲兄弟,不也会拼个你死我活?

哦,宁王和太子就是典型代表。

萧家只是萧元青和窦平旌有些交情,萧景曜和窦平旌的接触都不多,宁王是怎么突发奇想,觉得顾将军会因为萧家和窦平旌这一点接触,而站队太子呢?

就离谱!

萧景曜觉得宁王脑子真的有病。

殊不知宁王现在得意得要命,每次见到太子都给太子一个嘚瑟到不行的眼神。

太子十分不解,但条件反射地觉得宁王没憋什么好屁,内心万分警惕,火速命人去查宁王最近都干了什么事。

最后查出来的结果……太子拿着写着结果的纸条,眼中冒出了无数个问号,“他在父皇面前给萧景曜说好话,让萧景曜得了赏赐,觉得这样能顺利地破坏孤和顾将军的关系?”

太子满脸茫然,孤和顾将军有过什么关系吗?孤怎么不知道?

当然,作为和宁王斗得有来有往的对手,太子只是迷惑了一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宁王的想法,当即心情复杂。

他倒是想借着窦平旌和萧元青的交情,将萧景曜拉拢到自己这一边来,能通过萧景曜和顾将军府结一份善缘也不错。但问题是萧景曜滑不留手,太子就算想拉拢萧景曜,都被萧景曜不动声色地避了开来。

在萧景曜身上碰了几个软钉子的太子心中很是不快。

然后他又查到了萧景曜一开始在翰林院的待遇,再顺着这条线往下查,查到了秦学士和贵妃娘家的关系。

太子:哦豁。

本来太子对萧景曜不接自己递过去的橄榄枝之事有些不爽。身为地位稳固的太子,自从正宁帝登基后,太子就没受过什么委屈,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更是对他恭恭敬敬。就算是想把他从太子之位上拖下来的宁王,见了还是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萧景曜不过是个六品小官,太子主动向他示好他都不接话,可想而知太子心中的恼怒。

不过窦平旌和萧元青的关系不错,太子和窦平旌这个舅舅的关系已经不复往日亲密,也不想因为萧景曜和窦平旌再起芥蒂。所以太子也就在心里气上了一气,很快就将这事抛在了脑后。

谁知

道宁王突然来了这么一招呢?

太子阴恻恻笑了,“破坏孤和萧景曜的关系?得意拿鼻孔看孤?孤倒是要看看,萧景曜知道你先前干的那些好事之后,会不会再同你亲近!”

萧景曜本来想中立,明哲保身。太子气消了后也默认了。结果宁王来上这么一招,太子当即乐了,萧景曜想两边都不站,但只要他对你的恶感比对孤深,那就是孤赢了!

于是,萧景曜就在翰林院中又多了位硬贴上来的同僚,干劲十足地帮萧景曜干活,打点生活琐事之余,“顺便”向萧景曜透露了一下当初萧景曜被分来这个养老之处的内情。

萧景曜默默地看着对方许久,直到把对方看得额头都开始冒汗,萧景曜才缓缓露出一个笑容,淡淡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收到了陛下赏赐的大闸蟹。”

向萧景曜透露实情的同僚:“……”可恶,就知道宁王故意使坏,先打压,再施恩,又有意让人将他施恩萧景曜的事透露给萧景曜。好在我们查到的东西更多,宁王想在萧景曜面前做好人也做不了!

不过听萧景曜这话,怎么有种一来一回,扯平了的意思呢?

还是选择保持中立啊?对方忍不住叹气,而后安慰自己,萧景曜保持中立就不错了,总比被宁王拉拢过去得好。

萧景曜也叹气,自己只是个朝中无根基的从六品小官啊,太子和宁王要笼络新科进士,官宦子弟的楚行昭,江南士族并且和公孙家结亲的陆含章不是更合适吗?

萧景曜又哪里知道,太子和宁王之所以把目光放在他这个小官身上,除了顾将军府的支持外,还有阁老们的原因呢。

六部尚书对萧景曜的欣赏又没瞒着,他们先前对萧景曜的夸赞,笃定萧景曜一定会入阁的话语,都传进了消息灵通的太子和宁王耳朵里。

传奇状元只是一面招牌,拉拢过来,更多的是牌面影响,还有一点点可能性可以借助他再拉拢顾将军府。但让所有阁老们都断定的未来阁臣之才……这么个厉害人物,不抢到自己阵营里难道等对方先下手吗?

最先动手打压过萧景曜的宁王也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趁着萧景曜刚进官场,还不熟悉官场规则,不明白自己被人下了黑手的时候,顺道卖了萧景曜一个人情。

萧景曜若是不知道自己被人下了黑手,那这份人情,就得记在宁王头上,总能和萧景曜结个善缘。萧景曜要是知道自己挨了闷棍,也未必能查到宁王头上。最坏的结果就是萧景曜查出这是宁王干的,但有宁王为萧景曜求赏赐在先,萧景曜事后才查出自己挨了宁王的闷棍,两相抵消,萧景曜也不会对宁王心有芥蒂。

宁王的算盘打得很好,只是低估了萧景曜的本事。这家伙虽然是官场菜鸟,但上辈子从小被一帮体制内退休大爷大妈们教导,长大后自己开公司,也没少和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到了首富那个位置,和一省一把手相谈甚欢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人际交往,官场潜规则,萧景曜一点都不陌生。

官场菜鸟确实不会察觉到自己被人坑了,

但萧景曜是只伪菜鸟,来翰林院当值的第一天就察觉到了猫腻。他自己有本事不说,还有个十分厉害的岳家。两相结合,萧景曜早就知道了宁王给他使了绊子,记仇小本本上已经把宁王的名字写在了第一位。

现在宁王还想高姿态地对萧景曜施以小恩小惠……呵呵,萧景曜要是能上这个当,干脆现在就辞官回家得了。

吃不起官场这碗饭。

太子去查宁王对萧景曜做过什么事的行为,没有刻意瞒着正宁帝。或者说,太子的大部分动作,都瞒不过正宁帝。

这就是住在东宫的不好之处了。东宫也在皇宫中,只要在皇宫中发生的动静,就很难瞒过正宁帝的耳目。太子今天吃了些什么,换了几套衣服,召见了哪些人……只要正宁帝想知道,就一定能知道。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