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我的天后堂妹(2 / 2)

加入书签

曾有一则关于杜牧的趣闻。一太学博士拿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向主考官推荐,请求主考官给杜牧头名。

主考官说头名已经定了,太学博士退而求其次要求把杜牧安排在第五名。主考官应下,回到宴席说了这事,当场就有人反驳说杜牧行事放浪不能当第五名。主考官叹道,他已经许了太学博士,即使

是杜牧是个杀猪买酒的,也不会再改了。

武婧儿对杜牧这个不知真假的趣事记得很清楚。

与之相关的还有个李白的《与韩荆州书》。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①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奉承话,李白之所以这么写就是想让韩荆州推荐他啊。

武婧儿还见过许多衣衫破旧风尘仆仆的举子,骑着瘦驴,捧着文章到处“求知己”,进行“行卷"。

如今在主持宫女考试时,武婧儿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这一遭,于是就把糊名法和誉录法鼓捣到武媚娘面前了。

怎么会被识破了呢?武婧儿百思不得其解。次日下午,上官婉儿将誉录好的试卷送到绫绮殿。

上官婉儿笑问道: “殿下,你看看还可以吗?誉录的试卷经过两拨人的检查,与原卷内容一分不差。"

武婧儿翻了一下,誉录的试卷虽然字迹稍有不同,但书法功底相近,对评卷的影响应该不大。"很好,劳烦你和他们了。"武婧儿赞道。

"殿下言重了。"说罢,上官婉儿又小声道: “学士们对殿下提供的这两个法子都称赞公平,想着科举要是实行这样的法子也就好了。不知道科举什么时候能实行糊名法和誉录法。"

武婧儿瞥了一眼上官婉儿,笑道: “这可是你们这些近侍该建议的,法子我已经提供了,天后实行与否都有她自己的考量。"

上官婉儿道: "殿下说的对。婉儿觉得这等利国利

民法子的实行是早晚的事情。"

武婧儿笑道: “我也这么觉得。”上官婉儿离去后,武婧儿将试卷交给评卷官批改。

武婧儿自己也是一名评卷官,算术试卷的评卷官。在考完试的当天晚上,她就批改完了,成绩已经发到了对应考生的手上。

太平公主自信地过来考试,结果看到考题后,人都愣住了,尤其是算术考题。果不其然,太平公

主的算术考了倒数第十。

不过总成绩出来后,太平公主竟然过了,这让武婧儿十分惊讶,更让武婧儿惊讶的是她过的那三门科目都得了甲等。

太平公主的书法能得甲等,武婧儿毫不意外。从太宗皇帝到相王李轮,他们一家子的书法都不错,有几位甚至能称得上书法家。

太平家学渊源,自幼临摹名家字帖,又被李治和武媚娘这样的高手指点,书法自然不俗。判例和律法联系紧密,太平公主的律法得的是最次等,但判例却出乎武婧儿的意料得了甲等。她的判例非常巧妙地避开法律,援引了礼法做依据,而她这样写在唐朝是行得通的。

唐朝在制定律法上坚持“以礼入法”的原则,甚至它的法令体系可以看作推行“礼”的工具。因此太平的答案不仅过了,而且还得了甲等,颇受评卷官青睐。

太平公主自幼跟在李治武媚娘身边对政事耳濡目染,她写的策论言之有物,紧扣时事,也得了甲等。

太平公主的另外两门科目之所以没过,主要是因为她根本没学过。

太平公主跟着武婧儿处理宫务时,账目算得不错。以至于武婧儿根本没发现太平只学过基本的算术运算。

除了太平公主外,通过考试的还有十二人。武婧儿派人将这些女孩送到了织造局,再由织造局送到市舶司和流求都督府。

令武婧儿惊讶的是,这十二人中竟然有一半请求去流求都督府。流求偏远,条件艰苦,唯有海船与陆地相通,没想到竟然有一半的人要去这里。

武婧儿好奇之下,问了一个宫女。

这宫女也不怯生,直接和武婧儿摆起了事实: “织造局的最高长官是正五品的司织,市舶司的长官是从五品,但流求都督府的都督有可能达到从三品哩。我们几个认为还是流求都督府更具有发展前途。"

武婧儿:听起来很

有道理呢。

太平公主看着众人都有了着落,问道: "我呢?"

武婧儿摊手道: "那你婚结不结?"太平公主的婚期定在了七月,六礼已经走了一大半。驸马薛绍年龄与太平相当,俊美无俦,风姿隽爽,温文尔雅,是一位难得的佳婿。

太平公主闻言,脸红了下,低声道: “我成完亲也可以去嘛。姨娘要记得给我留个位置。”武婧儿笑着对她说:“太平,成绩只有一年的有效期哦。过了今年,便是姨娘出马也没什么用了。"

太平公主听了,跺了下脚道:“大不了我以后再考。哼,我以后肯定能考上,那什么算术和律法我已经在学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vip

书页/目录